【心臟病】冬天溫差加重心臟負擔 心臟科醫生:3種不當行為易誘發心臟病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2/12/29 14:00

分享:

分享:

當心臟不夠血,會產生不正常心跳,血上不到腦,人會感暈眩。(iStock)

近日氣溫最低徘徊攝氏14、15 度,一早一晚寒氣逼人,穿不夠衣服隨時傷風、感冒。另外要關注的,冬天也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,心臟科醫生指出,不少不當行為都有可能加速心臟病發,不得不留神。

寒風凜冽,除了感到外露的頭、臉、手腳被寒意籠罩外,內在的心臟也有可能有變化。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指出,溫差對心臟有特別大的影響,也明顯見到,冬天比夏天的心臟病發的比例較高。

1.保暖不足增心臟負擔

「寒冷時,會增加心臟病發的機會。寒冷時人會發熱,新陳代謝變高,也會增加對心臟的負荷,泵血會泵得快些、大力些,以維持新謝代謝率升高,心臟工作得辛苦了,如本身是冠心病病人,當供應予心臟的血管收窄了,供血供不及,心臟不夠血,便有機會引致心臟病發。」他指一些瑟縮街頭的露宿者,衣服不夠,保暖不足,在街上心臟病發猝死亦時有發生。

除保暖外,曾子欣醫生指冬天人們嗜吃火鍋,惟當中多油膩、高膽固醇及高鈉食物,會加劇三高情況,老人家要適可而止。 (被訪者提供)

以上心臟病發而猝死的,屬突發性心臟病,惟一些本來病情穩定的心臟病人,在寒冷天氣下,心翳、氣喘及頭暈的情況也較常出現。「如當事人覺得心口痛得交關、氣喘連連甚至暈倒,要馬上到急症室求醫,輕微的可以服藥控制,嚴重的有可能需即時進行『通波仔』或心臟搭橋手術。」

如是在天冷時行走、外出有心翳出現,有時走到較暖的地方而感到狀況有改善,就毋須看急症,但之後也要看醫生找出問題所在。

冬天心臟病發以長者居多。「後生一群身體儲備好些,而且較少年輕人有冠心病。而老人家機能衰退,心臟有事,情況會急速走下坡。」

2.冬泳極端溫度易傷「心」

一些人有游冬泳習慣,其實此舉是有益心臟抑或會太刺激心臟?曾醫生解說:「身體健康的人游冬泳是無問題的,但一些有隱性問題人士,跳入凍水裏,心臟要好辛苦泵血才能維持體溫,這對心臟而言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極大衝擊及負荷,如有隱性血管問題者,有機會觸發心臟病發。」

曾醫生表示,及早知悉自己有無冠心病十分重要,如有盡早求醫好好控制病情,減少心臟病發的發生。「一些人早有感到心臟不適,但諱疾忌醫,以為忍耐一下便無事,其實這樣做會拖延醫治的成功率。」要知道自己有無心臟病,曾醫生指目前效果最清晰為心臟電腦掃描(CT Scan),照過一次心臟無大礙,可相隔5年後再作檢查;40歲以上而又有明顯冠心病徵狀,加上有吸煙、三高等高風險,也可以由醫生安排進一步檢測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3.溫泉熱冰衝擊或易中風

隨著日本開關,不少香港人近月都計劃到當地旅遊,浸溫泉更是行程中的指定動作。「浸溫泉會令體溫升高,這會令心臟血液的供求負荷增加,也有可能引致心臟病發。」有些人愛浸溫泉時浸完熱湯浸冷湯,當浸在熱水時皮膚表面血管擴張,在冷水突然收縮,此時血壓會飆升,一熱一凍的極端溫度,一來對心臟負荷極大,二來也帶來中風的風險。

另一方面,不少人在氣溫驟降的日子使用暖包,曾醫生提醒使用暖包要小心,一些長者身體敏感度較弱,暖包過熱灼傷皮膚也不知道。「舊式的暖水袋亦然,不建議使用,有人因暖水袋溢出熱水灼傷亦曾多次發生。」

寒冷天氣採取洋葱式穿衣法外,也建議圍上頸巾,加強保暖。(iStock)

穿厚衣不及「洋葱式」著法

穿衣方面,曾醫生教路,單靠外衣厚甸甸反而不及「洋葱式」(Layered Clothing)著法保暖:

1. 底層 / 排汗層(Base Layer) 先穿一些保暖內衣「打底」,坊間有不少服裝品牌也有推出貼身保暖內衣,亦有運動品牌推出專用保暖內衣褲。這些內衣除了保暖,因為貼身關係,有排汗及透氣功能亦十分重要。
2. 中層/保暖層(Mid Layer) 中層的作用是保暖及阻隔體溫流失,這些衣物的物料多為抓毛絨及羊毛等。這一層並不擋風,因為其主要作用是保暖,可視乎環境而選擇不同厚度。
3. 外層(Outer Shell):防風、防水 底層及中層雖然保暖,但並不防風,如面對大風、大雨等極端天氣,羽絨功效更會減半,因此要再加防風外套保持身體溫度。

記者:周美好